2月6日下午,栖霞区召开全区推动产业科学技术创新融合发展暨作风建设会议。栖霞区委书记、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仙林大学城党工委书记戴华杰出席会议并讲话。
继续深化“三区三圈”协同发展优势,积极融入国家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整体布局,把载体提升作为“先手棋”、把成果转化作为“突破口”、把招才用才作为“着力点”,慢慢地加强创新策源力和资源集聚力。
坚定不移地落实产业强区三年行动计划,打好“有链强链、缺链补链、上下延链”组合拳,推动传统产业“发新芽”、新兴起的产业“长成林”、未来产业“快生根”,不断的提高栖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竞争优势。
企业是科学技术创新的“主力”、产业创新的“主角”,更是连接实验室和市场的“资源整合者”,要大力建设一流的企业、塑造一流的品牌、培养一流的企业家、招引一流的项目,把更多优质产能留在本地。
坚持把“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作为对照的标尺,以细心热心的态度、上心用心的服务,让市场“全周期”管理更有序、法治“全链条”护航更有度、政策“全覆盖”供给更有感、政务“全过程”服务更有效,要素“全方位”保障更有力、干部“全身心”干事更有为,不断的提高营商环境的竞争力、影响力。
把监督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强区建设作为人大助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有力抓手,推动重点项目提速提效,努力形成更多投资量、工作量、实物量。牢牢把握省部共建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机遇,持续推动深化校地融合发展,围绕生物医药领域科学技术创新深入调研,推动产教融合、校地融合、校企合作。
持续优化民生实事项目组织方式,通过专题督查、代表实地视察、召开评审会等方式抓节点、晒进度、亮成绩,确保区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票决出的十大类27项民生实事项目保质保量完成。紧盯就业、教育、医疗、养老、食品安全等民生发展关键领域,探索监督新方法、新路径,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慢慢地增加常委会和常委会机关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建设。围绕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改革攻坚重点任务和人民群众普遍关切,选精选优监督议题,着力提高审议质量,强化审议意见落实办理实效。持续提升调查研究水平,深化调研成果运用推广,为区委决策、政府执行提供参考和依据。